納米氧化鎂抗菌抗病毒材料及其復合聚丙纖維無紡布研制、基于國產化設備的碳化硅外延晶圓片制造技術、中科云翼工業互聯網平臺及應用、基于工業機器人的高效高精度輪式拋光技術……
12月18日,2024年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車(信陽站)暨中國科學院專家信陽行活動在信陽市上天梯管理區碳中和研發展示中心舉行。接連發布的15項火炬科技成果,讓參會的河南部分省轄市和信陽市、縣(區)科技部門負責人,以及眾多科技創新型企業家代表們驚嘆連連。
包括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半導體研究所、微電子研究所、計算技術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機構,以及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紡織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共31個科研院所的專家齊聚信陽,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陶曼晞,河南省科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高正龍,河南省中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主任李季、信陽市政府副市長李新偉等領導出席活動。
在與會領導和專家們的見證下,河南省中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信陽分中心正式揭牌,現場簽訂了十余項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和企業技術需求科研協議。河南省中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專職副主任楊衛東,蘇州中材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研發中心主任、國家非金屬礦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于陽輝,分別做了主題分享。
據介紹,本次活動是繼今年9月在信陽經開區成功舉辦全省首場“院校企業面對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系列對接信陽站活動之后,省科技廳和河南省中科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為信陽搭建交流平臺、促進深度合作,加速成果轉化,助力老區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又一有力舉措。
近年來,信陽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產業綠色轉型為目標,圍繞“提質發展傳統產業,重點培育新興產業,謀篇布局未來產業”的總體思路,形成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時尚紡織、綠色食品、綠色家居、生物醫藥等6大主導產業和新能源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光電元器件等11條重點產業鏈“6+11+N”的產業布局。
通過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大力引進科技人才,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信陽在全省率先開展多項科技創新工作:高標準建設大別山實驗室、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兩茶”產業分中心,優化省內外創新資源集聚、整合和利用能力,提升“兩茶”產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引領帶動作用;信陽高新區獲批國家高新區,豫東南高新區、淮濱高新區獲批省級高新區,固始、光山高新區入列省級開發區培育創建高新區,高新區數量居全省第一方陣,已成為全省產業創新發展的“先鋒隊”“排頭兵”;信陽經開區、新縣和光山縣先后獲批建設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信陽師范大學入列高校成果轉化基地培育名單;信陽在全省率先選派120名專家人才擔任科技型企業“科技副總”,經驗向全省復制推廣;建成一批高水平研發平臺和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三年倍增,形成了創新載體多頭并進、加快發展的新格局,為老區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打下堅實基礎。
與會專家還實地考察和調研了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內多家企業。
信陽市上天梯被譽為“亞洲第一礦”,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原礦開采—初加工—深加工—精深加工應用”的全產業鏈條,轄區現有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各級科創平臺47個,非金屬礦新材料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今年7月,上天梯與蘇州中材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院在此共建國家非金屬礦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天梯分中心,進一步優化了創新平臺布局,強化了區域自主創新能力。
信陽市上天梯管理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金娥表示,上天梯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模式和新路徑,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培育壯大主導產業,著力構建“產業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