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開局、搶進度”,信陽市科技局多措并舉實現技術合同登記“開門紅”。技術合同成交額是衡量一個地區科技創新水平、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情況、技術轉化活躍度的標志性指標,也是信陽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的重要指標。截至目前,全市登記技術合同171項,技術合同成交額完成11.11億元,實現了“開門紅”。
一是轉變工作方式,提升服務質量。深入各縣區科技型企業摸排,堅持“抓大不放小”原則,挖掘存量,通過交流座談、精準對接,主動服務,提高了企業進行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水平,實現了從“坐等上門”到“主動服務”的轉變,努力提升技術合同認定專業服務能力,為全市科技型企業提供“點對點、一對一”精準輔導服務。
二是加強政策宣傳,增強企業認知度。針對企業對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積極性不高的現狀,科技局深入企業大力宣傳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的優惠政策,為企業從政策支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項目申報、企業所得稅減免等角度解讀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的必要性,進一步擴大政策覆蓋面,增強企業進行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是強化專業培訓,提升業務素質。組建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小分隊”,明確工作職責,強化業務學習和培訓,進一步提高技術合同認定登記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效率;組織從事技術交易的工作人員加強服務,引導創新主體產出優質技術成果,鼓勵推動技術交易,加強成果轉化、技術交易指導,用好用活政策,切實提高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的數量和質量。